2024全国两会关键词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06:39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清洁能源光电产业园  人民图片/供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后,中央一号文件先后五次聚焦乡村振兴,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乡村振兴促进法制定出台。

在今年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中,乡村振兴位居热词榜前三,网友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充满期待。新的一年,乡村全面振兴如何推进?

健全支持机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九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介绍,去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了七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今年,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在机制层面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对此,福建提出,健全乡村振兴重点县及欠发达老区苏区县挂钩帮扶机制,完善县级对口协作关系,建设“飞地园区”,支持欠发达地区培育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四川实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促进计划,健全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

保障支出增长

财资茂盛,化雨入田。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已达60%。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促进产村融合、产镇融合,更多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把“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列入了2024年主要收支政策,并分列了三个具体方向。

一是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例如,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安排545亿元、增长18.7%。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例如,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增加到1770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总体保持稳定。

三是推进乡村发展和建设。例如,支持地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提高乡村产业振兴专项资金比例,确保资金投向符合乡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和实际需要。

壮大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养用好乡村人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地印发实施意见。江苏提出,大力培育“新农人”队伍。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打造“乡村工匠”。完善“县乡共管”“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等机制,推动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

江西提出,加大农业产业带头人、企业管理、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营、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训高素质农民2.5万人以上,开展电商、直播带货等培训1万人次以上。鼓励涉农高校建设江西省乡村民宿学院等产业学院。落实基层人才招聘、评价倾斜、待遇保障等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建议,加强助农电商直播专业人员的培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带动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就业。

网友也纷纷支招。江苏一名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通过拓宽引才渠道、提升薪资待遇、规划培训体系等方式,引进、留住、培育人才。海南一名网友建议,联动职业院校,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一。

科研人员研发生产芯片  人民图片/供图

“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首次提出以来,热度不断攀升。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哪些关键词值得注意?

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过去一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我们国家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基础、注入了动力。”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将通过抓“战略规划统筹、政策措施统筹、重大项目统筹、科研力量统筹、资源平台统筹、区域创新统筹”这“六大统筹”,加快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中央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是10660亿(元),接近全国的1/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要做到“顶天立地”。对于技术源头,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同时也要和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产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代表委员们接受媒体采访时纷纷建言献策。

“新质生产力能够有力推动传统产业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以建筑工程行业为例,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进一步加快地下智能勘探、智能建造等系列化专用装备的研发利用,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说,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

“未来产业虽处于产业萌芽阶段,但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赵宇亮表示,布局未来产业刻不容缓。

“如我在诉” 为人民司法

备受关注的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姐弟坠亡案”、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制度等内容被分别写入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民生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确保检察权为人民行使、让人民满意。”两份报告如是强调。

严惩“按键伤人”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究其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侮辱、诽谤在刑法上“告诉才处理”,但受害方很难揪出施暴者,难以起诉,加上“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使得施暴者几乎“无法无天”。

为严惩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在网上肆意造谣诽谤、谩骂侮辱、“人肉搜索”等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法院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85人,同比分别增长10.3%、102.4%。杨某为泄私愤在网上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致被害人不堪受辱自杀身亡,被提起公诉,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在推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方面,检察机关严厉惩治境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积极参与打击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1万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14.7万人,同比分别上升66.9%、13%。

当好民营企业“老娘舅”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要求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同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发布意见,明确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全国法院依法再审纠正民营企业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42件86人。纠正把经济纠纷当犯罪处理,一、二审对16家企业、34名企业主和管理人员依法宣告无罪。推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执行到位金额187.8亿元。

辽宁法院执结行政机关为被执行人的积案1702件19.4亿元。上海法院会同金融机构建立小微企业涉诉信息澄清机制,据实为涉诉企业“正名”,半年来已帮助122家小微企业获得信贷3.2亿元。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司法当好民营企业“老娘舅”,重在真厚爱真严管。法院、检察机关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法院办理相关案件达1711件。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3866件,对整改合格的1875家企业、2181名责任人依法决定不起诉,对415名责任人起诉时提出依法从轻判处的建议;42家企业整改不实,对企业或责任人依法提起公诉。

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今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用法治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2020年11月2日,重庆两名幼童坠楼身亡。警方侦查发现,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幼童生父张波及其女友叶诚尘是嫌疑人。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法院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1万件6.1万人,同比增长28.5%。对“姐弟坠亡案”被告人张波、叶诚尘,假借恋爱性侵多名幼女的倪笃群,线上“隔空猥亵”线下威逼强奸的王小山、孙保昌等,依法判处死刑。

法院还督导失责父母当好合格家长。未成年人孙某因父母忙于生计、疏于陪伴,沾染不良习气致违法犯罪。法院判罚后向其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履行监护责任、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经回访,在父母关爱下孙某回归正常生活。

司法机关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宽容但不纵容。全国法院努力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对情节轻微并有悔罪表现的依法适用缓刑7690人,同比增长63.8%,持续做好回访帮教,落实犯罪记录封存。检察机关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协调推动河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加强专门学校建设,依法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2023年6月,因与牌友产生争执被棋牌室“请出”,醉酒男子刘某持刀向棋牌室员工小黎讨要说法。双方在拉扯过程中,导致刘某左胸受伤。

据《检察日报》报道,案件被移送至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后,该院综合考虑案发整体经过,依法认定小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刘某则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连续六年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副主任杨剑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在向社会释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强烈信号。去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坚持罪责刑相适应。某学院副院长猥亵未成年女生,该生父亲愤而将其打成轻伤涉嫌犯罪,检察机关对事出有因、情节较轻且自首的打人者依法决定不起诉;对仅被行政拘留的猥亵者监督立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彰显法理情统一的司法力量。

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发依法适用正当防卫的指导意见,2021年至2023年,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

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第二十条》再次引发公众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