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科实验室促进学科交叉 四川大学文理交融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22:09

“仅在2022年,文综中心就面向全校文理工医学科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实验课程181门、实验项目417个。”近日,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副教授吴迪向记者介绍。

  吴迪所说的文综中心是四川大学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起,四川大学整合新闻实验室、考古实验室等各文科专业实验室,建立了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文科实验教学,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过硬实验技能的文科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川大学文综中心包含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科实验室?在促进学科交叉、助力教学科研、推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近日,记者探访了该中心。

  聚焦科技考古前沿

  连日来,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原海兵,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群、教师谭雪梅,正在学校考古科学中心指导“羲和”三星堆古象牙抑菌保护团队进行抑菌剂成效测验。

  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是文综中心为加强文科专业教学实践而组建的教研平台载体之一。该中心包含考古测年实验室、分子考古实验室、考古材料与文物保护实验室等文科实验室,重点聚焦古代文明起源与演化过程,古代工艺科技等考古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

  “入学时从未想到,微生物技术能用来保护文物。”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吕杉说。“羲和”三星堆古象牙抑菌保护团队成员来自考古、微生物、历史、艺术等多个专业领域。团队成员研发的首款骨质文物抑菌剂“羲和”,对三星堆古象牙上的分离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从2020年10月起,吕杉和团队成员在孙群等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解决三星堆新发现祭祀坑古象牙的生物病害难题。在考古科学中心,团队成员获取采样样品后,应用培养组学技术,鉴定得到了124株病菌。同时,他们通过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联合探究腐蚀古象牙的微生物,最终确定古象牙上至少含有4种骨质文物关键腐蚀菌,从而有针对性地研发骨质文物特效抑菌剂。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脂肽”为主要抑菌成分的“羲和1.0版”研发成功。目前,“羲和”已在三星堆博物馆等应用示范120余次,抑菌率高达90%,其优异的抑菌成效促成了国内首个《考古发掘全程微生物防控指南》的形成。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作为四川大学文综中心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科实验室,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整合新闻传播学、软件工程等特色优势学科,围绕“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重大问题,推进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发展。

  数字融合实验室主要有3个分实验室,即数字人文典籍大数据实验室、数字文学场景沉浸实验室、数字多模态符号认知实验室。实验室以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为抓手,推进包括语言、符号、文学在内的优秀文化经典的保护、传承与跨文化传播。

  2023年10月,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举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团队凭借“了不起的中国字”项目在主体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该项目就来自于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

  “我们将汉字进行数字化,以多模态形式趣味转化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字及中国字背后的文化,促进汉字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团队负责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伍诗涵说,团队通过视听多模态方法,让使用者以图片和声音识记汉字。如“隹”的本意为短尾鸟,团队成员为其匹配了与字形相似的鸟类图片、与字音声似的鸟类叫声,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

  伍诗涵与团队成员、四川大学研究生刘雨晴利用数字化手段设计“汉字加减法”和“汉字卡拉OK”两款趣味游戏,使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我们运用独特的像素重叠与音律分析技术,开发了面向汉字爱好者的‘形韵’网站,进一步推动汉字文化的发展。”刘雨晴说。

  “我们实验室承接着‘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学术和文化工程《汉语大字典》修订工作,一直在做汉字数字化方面的研究。”团队指导教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罗鹭教授说。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