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北控生物科技:2023年年报净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8 23:00

一、基本财务数据情况

  2023年报   2022年报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21年报  
基本每股收益(元)   -0.08   0.06   -233.33   -0.01  
每股股息(元)   -   -   0   -  
净利润(万元)   -1924.10   1420.20   -235.48   316.00  
营业额(万元)   28907.30   37307.10   -22.52   34822.50  
每股现金流(元)   -0.05   0.31   -116.13   0.34  
每股净资产(元)   1.45   1.42   2.11   1.22  

数据四舍五入,查看更多财务数据>>

二、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不分红

三、业务回顾与展望

主营业务:

  集团主要从事生产、销售及分销体外诊断试剂产品。

报告期业绩:

  营业收入在本年度达约人民币2.891亿元,较去年减少约22.5%。

  本年度亏损约人民币1,920万元,而去年录得溢利约人民币1,420万元。

  于本年度内,营业收入为约人民币2.891亿元,较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上年’或‘二零二二年’)约人民币3.731亿元减少约22.5%,主要由于受国内外公共衞生防控政策变化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以及受行业集中采购的影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因此,本年度亏损为约人民币1,920万元,而上年为溢利约人民币1,420万元。该减少主要由于收入下降而开支增加。

报告期业务回顾:

  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过去三年时间,全球经济逐渐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然而在新冠疫情长期影响尚存的后疫情时代,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局势复杂变化,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的风险,经济复苏进程阻碍重重。2023年,国内医院的诊疗流量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一至八月,全国医疗衞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45.2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衞生室数据),同比增长13.5%。其中医院27.5亿人次,同比增长3%,其中:公立医院23亿人次,同比增长2.6%;民营医院4.5亿人次,同比增长5.2%。但是,过去一年,一方面受益于新冠的防疫检测产品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医疗改革深入、集采政策常态化,导致行业内生态更为复杂,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给国内2,000多家生产研究与开发(‘研发’)企业和数万家经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面对复杂多变的业态环境,以及困扰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高额债权的追收,集团克服内外诸多不利因素造成的挑战,勉力开展以主营业务为主线的相关经营活动。在江西省肾功和心肌酶生化集采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彰显了中生生化历史品牌的技术优势;核心科创产品一代、二代流式细胞仪成功获证上市,体现了中生体系领先的创新能力。集团继续推进医疗诊断产品的开发、引进,不断丰富集团产品管线,在传统生化和创新流式的基础上陆续开发并推出了免疫发光、分子诊断、即时护理测试(‘POCT’)、流水线等产品,聚焦发力中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精准医学连锁实验室的建设,通过下属国科健康院平台的建设,在肿瘤早筛、医疗信息化、实验室研发测试服务、伴随诊断方面提前布局。在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千方百计增加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在研发方面,探索创新研发机制,对研发项目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创新。公司建立了以项目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研发中心管理的重点从项目过程控制转变为重点关注立项及成果验收。在市场营销方面,继续聚焦于销售队伍的建设及市场拓展,通过充实销售人才,加强国内外销售网络和专业营销团队建设。同时强化与经销商、终端医院等紧密合作,不断尝试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多方拓展销售渠道,推进产品在细分市场及区域销售中有所增加,深化与终端客户的全方位服务与合作。集团在切实巩固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注重资产运营效率,使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回归到具有自身优势的主营业务中,通过与业内有实力的佼佼者进行战略合作等方式积极发掘新商机,力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地位得以巩固与提升。通过梳理内部流程,严格过程管理,明确各环节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开源节流,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100项Ⅱ类产品及10项Ⅲ类产品的变更注册;完成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钒酸盐氧化法)等31项产品的延续变更注册;对中雅、ZHONGSHENG等商标进行了续展。报告期内,公司的‘一种消除血液样本中非特异性反应的检测试剂盒和方法’等共八项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公司参与起草的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酶法)行业标准,已于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五日正式实施;MTHFR(C677T)基因检测试剂盒(萤光PCR法)等九项产品完成研制,目前正在进行新产品注册。

业务展望:

  健康产业是与民生关联的重要产业,对于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发展潜力巨大。二十大后,全面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总量及质量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长期目标,体外诊断领域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机构仪器配置以及终端患者的试剂使用这两大终端需求均有望大幅提升。除此之外,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健康产业相关的扶持政策,核心围绕科学促进中国医疗行业全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据《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年度报告》(2022版)显示,二零二二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人民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计至203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2,881.5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33.2%,成为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消费国。

  新冠疫情后,宏观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频发,IVD企业迎来疫情后强不确定性的复苏阶段。目前,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外强内弱的总体态势依然存在,但随著医保控费等政策推行,医院面临控费压力,国产品牌以其较高性价比迎来以价换量的机会。展望二零二四年,IVD集采常规化、全国化的趋势下,预期行业内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迫使企业注重提质降本、加快产品升级迭代,以消化部分价格压力。与此同时,企业的产品布局以及研发实力的差异将会使各自的竞争力迅速拉开差距,未来体外诊断行业的门槛将快速提高,进行全产品线布局及一线渠道整合的优质IVD企业将从中受益。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IVD行业内的兼并整合愈加频繁,IVD企业亟需在复杂的大变局中找到新思路。

  公司经过三十多年的稳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二零二四年公司将继续巩固和提升现有业务板块,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并积极布局和深耕全国重点区域盈利性医院项目,通过夯实业务基础、调整经营策略,拓展公司收入来源,增强自身业务、服务能力,创新合作模式,加快应变的节奏,做好做优现有的主打品种,大力开发利润空间较大的特色新产品,积极寻找更多的可持续的增长点,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努力使公司早日重回行业的前列。同时,顺应IVD产业发展潮流,聚焦产业未来战略重点,积极探索包括与业内专业领域的头部强者建立战略合作等途径来谋求公司新的盈利模式,基于既有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完全市场化的体制优势,持续推动改革深化和资源整合,完善市场化的薪酬、考核和激励机制,以激发运营活力和内生动力,实现产品升级、市场升级和管理升级。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